西泠资讯
社员活动日 | 共鉴黟山风骨,走进黄牧甫的金石世界
小满已过,端午未至,以“黄牧甫金石书画鉴赏”为主题的社员活动日于5月24日在孤山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包含观赏真迹、交流分享、原石品鉴三大版块。30余位西泠印社社员和社外专家学者,以及通过杭报艺术典藏栏目组织的10名读者朋友共同参与其中,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走进清末金石书画宗师黄牧甫的金石世界。
活动在遁庵展厅启幕,展厅内陈列着近20件黄牧甫书画真迹。篆书作品笔力雄健,金石颖拓古朴浑穆,清供花卉设色雅致,系统展现了黄牧甫在不同创作阶段的艺术探索。
随后,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先生在还朴精庐以《黄士陵金石书画作品四种初析》为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从技法创新、风格演变等多种角度深入剖析黄牧甫金石书画作品的艺术精髓,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艺术赏析。
原石品鉴环节将现场活动推向高潮,20余方黄牧甫篆刻原石在学者间轮番品鉴。参与者得以近距离观察刀痕肌理,感受金石韵味,更是跨越时空的对话。
黄士陵(1849-1909),字牧甫,又作穆甫、穆父,晚年别号黟山人。安徽黟县人。篆刻早年摹拟前人,后师法秦汉玺印,更参以钟鼎泉币、秦权汉镜、碑碣陶瓦文字笔意。用刀圆腴挺峭,于光洁中见浑穆,有强烈吉金气。黄士陵印风在皖、浙两派后有新发展,世称“黟山派”。易熹、李尹桑、邓尔雅、乔大壮都受其影响。辑有《黄牧甫印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