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登录  |  注册  |   |  邮件系统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秋季雅集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暨乙酉秋季雅集总结报告

作者:西泠印社     来源:西泠印社     发布时间:2005-10-31     访问量:

2005年10月15日至18日,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暨乙酉秋季雅集在杭州隆重举行。


作为2005第七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的正式项目,本次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共包括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画大展(简称“三大展”)、西泠印社乙酉秋季雅集特邀篆刻作品原作展、西泠印社社员作品观摩展、西泠印社历代名家印章印谱展、西泠印社艺术博览会暨中国印石精品展、刘江先生80寿辰暨从艺60周年回顾作品展六大展览,以及西泠印社七届三次理事会、西泠印社社长扩大会议、西泠印社乙酉秋季雅集笔会、“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国际印学研讨会和刘江先生80寿辰祝寿宴会六大会议,共计十二个独立项目和若干配套子项目,涵盖艺术、学术和展览三个层面,是西泠印社有史以来首次举办的国际性艺术节,也是第一次被列入西湖博览会正式项目的社团活动项目,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吸引了相关专业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亲自为本次艺术节宣布开幕,并参观了艺术节的主体项目之一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画大展,对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王书记在参观中认为,艺术性展览达到这样的规模和声势很不容易,西博会从长久发展来看也应该打“人文牌”。王书记对西泠印社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他指出,西泠印社今后在整体发展上要注意把握学术与市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只有根据实践不断调适、实现两者的均衡和谐,西泠印社才能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此次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一改以往所有活动放在孤山社址举办的惯例,各项活动在浙江展览馆、杭州剧院、孤山社址、三台山庄同时举行,注重活动的亲民性、开放性、普及性,力争让杭州市民看到一个走进民间的百年名社。连日来,参与活动的西泠印社海内外社员、展览和研讨会论文作者、特邀嘉宾、相关艺术院校师生、各地篆刻书画爱好者等达到近三万人次,在社会文化层面、在海内外金石篆刻创作和学术研究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将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暨乙酉秋季雅集各项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缤纷展会溢彩流光


向社会大众普及印文化的深厚内涵,让更多的人领略金石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是西泠印社传承历史、光大印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次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的策划、组织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展事无不紧紧围绕“印”字做文章,把凝聚在“中国印”中的金石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杭城百姓饱享了一次精致而高雅的文化盛宴。


10月15日上午,作为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的核心项目之一,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画大展首先在浙江展览馆隆重开幕,同时拉开了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的序幕。开幕当天,武林广场上、主席台周围和浙江展览馆展厅前的台阶上,站满了西泠印社社员、国内外来宾和各界人士,其中包括许多从全国各地及日本、马来西亚等地赶来观展的“三大展”入选作品作者、篆刻书画爱好者,以及组团前来观摩的浙江老年大学、中国美院成教学院、杭州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的师生代表和西泠印社永天少儿书画园的小书画家,展厅内外人头攒动,气氛极为热烈。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画大展(简称“三大展”)是西泠印社从今年开始举办的一项国际性艺术赛事,从2005年4月起向海内外征稿,截至7月底,共收到国内及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作者来稿5260件。经过首届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评审委员会初评、复评和现场艺术创作测评、文化素质综合测试等程序,共评出中国印获奖作品22件、入展入选作品465件,中国书法获奖作品20件、入展入选作品839件,中国画获奖作品20件、入展入选作品104件;26位优胜者分别荣获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画大展精品奖;李平、张留中、张军、程少彦、陈民等五位选手力克群雄,脱颖而出,经社长会议批准,被当场吸收为西泠印社社员。


“三大展”的举办,是西泠印社继2004年举办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之后,对艺术展览和专业赛事举办形式的又一次改革和创新,加大了通过专业展赛发掘人才、吸纳社员的力度,同时,在评审内容和奖项的设置上,除篆刻书画艺术创作的较高水准,更注重对艺术家诗书画印传统文化综合素养的考察,体现了西泠印社对当代篆刻艺术发展方向的深切期待和积极引导。


在“三大展”盛大开场的同时,西泠印社艺术博览会、乙酉秋季雅集特邀篆刻作品原作展、2005西泠印社社员作品观摩展和西泠印社历代名家印章印谱展也分别在浙江展览馆、杭州剧院和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了。艺博会由西泠印社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共设有150个标准展位,200多名参展商中90%来自省外,包括海内外艺术品收藏家、艺术院校、文房、工艺品生产经营企业、印社、画廊等,展销范围涉及金石书画、文房四宝、奇石陶瓷、民间工艺、美术图书,寿山、青田、和田、巴林四大名石都有精品展出,档次高、内容新、策划有创意。四天展期,艺博会参观人数达到近两万人次,总计成交额达300万元,绝大部分参展商达到了预期参展效益,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参加明年的西泠印社展销活动。特邀篆刻作品原作展是西泠印社首次邀请非社员作品参加的雅集活动,以古文名篇《千字文》为主要内容,所有展品均系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大展的获奖和入展作者联手创作而成,为关心“三大展”的篆刻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的艺术创作交流和借鉴的范本。社员作品观摩展共汇集185位社员的240多件精品力作,较全面地展示了近年来社员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百年大庆之后西泠印社探索完善社团运作机制和社员管理模式所进行的又一次积极尝试,堪称西泠印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社员作品展览,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足以体现西泠印社目前的整体创作实力和艺术水准。


与武林广场的系列展览侧重普及性和参与性不同,西泠印社历代名家印章印谱展是本次秋季雅集系列展事中最具专业水准的一项。西泠印社百年文物珍藏中,尤以明清流派印章和印谱最为丰富,数量之众、品类之精,海内无匹。此次展览共展出西泠印社藏明清名家印章二百余方,其中多有篆刻艺术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时期、一个流派艺术成就的精品,60种展示的社藏印谱中国家一级藏品即达10种,《顾氏集古印谱》、《学山堂印谱》等均堪称稀世之珍,同时展出的邓石如、“西泠八家”和近现代名家印谱,既呈现了篆刻艺术传承绵延的文脉,更为广大专业人士和篆刻爱好者提供了欣赏、学习的大好机会。印章印谱展开幕以来,虽然没有举办专门的开幕仪式,媒体也少有报道,但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除篆刻书画爱好者外,还有很多受邀参加国际印学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他们利用会议的中午休息时间多次抽空赶赴中国印学博物馆,在难得一见的绝世珍品前精心记录、流连观赏,并对西泠印社的文物收藏作了很高的评价。2006年,这批西泠印社社藏珍品将赴海外进行展示,届时这些宝贵的文物将为更多的金石篆刻爱好者和研究者了解、认识。


今年适值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先生80寿辰暨从艺60周年,在西泠印社乙酉秋季雅集、海内外同人欢聚的喜庆时刻,西泠印社特为刘江先生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10月15日中午,三台山庄内暖意融融,刘江先生八十寿辰祝寿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百余位西泠印社社员和特邀嘉宾参加了宴会,向刘江先生致以真挚热烈的祝贺。在贺筵上,社委会副主任、常务副秘书长包正彦代表西泠印社致祝寿辞,副秘书长黄镇中代表西泠印社向刘江先生赠送了镌有“德艺双馨、福寿双全”字样的青田石作为寿礼,背面还刻上了全体社员的当场签名,以感谢先生多年来为西泠印社、为金石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所付出的辛劳。现场气氛极为热烈感人。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美术学院还举行了由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文联、西泠印社、浙江省书协、中国美院国画系、中国美院书法系、杭州西泠书画院等承办的隆重庆贺活动,包括刘江先生八十寿辰暨从艺六十周年回顾作品展、刘江先生从艺60周年艺术文献首发式、刘江先生书法篆刻艺术暨从艺60周年主题研讨会、刘江先生80寿辰酒会等,对这位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回顾,也是这位八十高龄的书法篆刻大家有生以来在国内首个举办大型个展,现场气氛欢快而热烈。       


二、高端集会英杰荟萃


百年大庆之后,西泠印社确立了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宏伟目标,加强印学研究成为印社近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主题。


10月16日下午,西泠印社孤山社址的山顶平台上,茶香隽永,古韵悠扬,“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西泠印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活动,同时也是海内外印学研究领域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在西子湖畔正式拉开了帷幕。副社长刘江、韩天衡、陈振濂,名誉副社长、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梅舒适等社内名家,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研究员王人聪、广东省文物出境鉴定站研究员叶其峰,这六位海内外玺印与篆刻研究领域的顶尖级专家汇聚在题襟馆前,围绕“印学”二字展开了精彩纷呈的演讲。演讲人中,日本篆刻界泰斗梅舒适先生已届九十高龄,不但亲自撰写论文参加研讨,更携数十名弟子远涉重洋亲来赴会;王人聪、叶其峰两位先生均已年逾古稀,他们曾经跟随罗福颐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长期从事古玺印研究,对建国后玺印研究格局的创辟有筚路蓝缕之功,是史学界古玺印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出席,使西泠印社的这次学术盛会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峰。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与会专家发表的议题涉及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印学研究的方法、对象与目的,个人的治学方法和经历,印学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等多个方面,专家们对西泠印社印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印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和独立表示了殷切的期望和深挚的祝愿,气氛庄重而热烈。峰会的圆满举行,凸显了西泠印社作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所承担的重大历史和文化责任,并将对海内外印学研究力量的整合与交流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共分为两部分,除16日举行的学术讲演外,17日全天,在三台山庄举行了海内外印学研究领域中青年主干力量组成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两个板块均是“国际印学峰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确保此次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准,峰会与研讨会作者全系定向约稿。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共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日本的近四十篇学术论文,论题涵盖古玺印、明清文人篆刻、篆刻审美与创作理论、篆刻学学科研究、西泠印社史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印学与印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考索和阐发。尤其在以往关注较少的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与社史,篆刻学学科建设,以及从文化传播与接受层面展开的对特定地域、特定艺术家的研究,都为今后的印学研究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不少文章钩沉索隐,且立论严谨、考辨精审,是不可多得的精彩撰作。


17日举行的学术研讨中,除近三十位与会作者外,还有不少西泠印社社员、理事和慕名赶来旁听的印学爱好者。与会作者按照论题相对集中的原则,依次上台发表论文,并围绕议题展开了激烈而友好的交锋,在篆刻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西泠印社学术资源的系统梳理、宋元文人篆刻研究等方面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此次会议,是能够代表西泠印社乃至国际印学研究领域现有成果积累的、高规格的学术研讨,充分体现了学术研讨往复辩难、共赏疑析的本意,标志着西泠印社学术交流规范机制的确立,并将对国际印学界学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交流,推动当代国际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学科体系化进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峰会与会论文已编印成集,在峰会期间正式出版发行,《论文集》厚达500余页、近百万字的容量,充分呈现了本次峰会的丰厚学术成果。


时值金秋,在一年一度的同人欢聚中,以艺会友、切磋交流,是西泠印社秋季雅集的重要内容。10月15日下午,西泠印社乙酉秋季雅集重阳笔会在杭州三台山庄举行。笔会由郭仲选先生总开笔,刘江先生、朱关田先生、韩天衡先生分别为篆刻、书法、绘画开笔,其中绘画创作以长卷为主要形式,书法和篆刻创作不限主题与形式。与会艺术家们雅兴大发,争相挥毫泼墨、弄翰奏刀,或行云流水、或精心点染,现场气氛极为热烈。这次雅集,前来参加笔会的社员人数之众远远超乎预计人数,篆刻创作区原本准备了供四十位社员创作的材料,但笔会开始后不久便已告罄,雅集之盛况由此可见一斑。社员们共创作了数十件艺术精品,为金秋十月西子湖畔的这一场风雅盛事留下了传世的见证。


秋季雅集除了一系列的展览、研讨和笔会外,召开理事会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10月16日上午,西泠印社七届三次理事会在三台山庄芙蓉厅隆重举行,与会理事围绕《工作报告》,对一年来社团工作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并就明年社团工作安排进行了审议,围绕明年举办西泠印社早期社史、社员系列展览与研究活动、举办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评展、办好《西泠印社》社刊、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进《西泠印社志》编纂工作、开展《中国印学》研究课题、丰富和完善印学图书馆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对学术研究和展赛活动的组织形式、范围对象、市场化运作方式等细节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社员发展程序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理事们群策群力、献计献言,表现出了对西泠印社繁荣光大的殷殷期望,也反映了他们对西泠印社新百年新发展的信心。到会理事还对新社员推荐名单进行了投票表决,20位海内外篆刻书画和相关领域名家获得通过,成为西泠印社中人。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社员发展的程序》,促进了西泠印社组织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组织管理细致有序


首届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暨乙酉秋季雅集包括六大展览、六个会议,以及其他评奖和鉴赏活动等,涉及社团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多个部门,活动时间集中、场地分散,与会人员除西泠印社海内外社员外,还包括省市领导和各界特邀嘉宾,人员组织相当困难。在整个活动的策划、筹备和组织过程中,大到整个活动的安排、方案的拟定、工作的统筹,小到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事先都作了周密的考虑,进行了细致的布置,把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尽量纳入计划,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的责任一一落实到具体的处室和个人,从而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了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使活动组织周密,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各项工作得以高质高效完成。


整个艺术节和秋季雅集的组织工作由执行委员会来统一部署,下设综合、活动、保障、信息四个组块,其中活动组下设评审片、峰会片、雅集片、竞赛片、展览片等,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工作细致有序,相互配合协调,保证了艺术节和雅集的顺利结束。综合组从五月份即投入前期筹备工作,细化各环节工作步骤,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具有大局意识,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保障组负责整个活动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涵盖吃、住、行、场地布置、安全保卫、费用报销等内容,服务对象人数多,涉及面广,但住宿、用餐、车辆调度、经费往来、展品安全保卫等工作无一出错,以热情周到的接待和细致耐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与会社员和嘉宾的极高评价。活动期间,虽然个别展会出现了意外状况,但社委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积极应对,及时妥善处理,王国平书记了解事态经过和处理结果后,批示“处置妥当,很好”。信息组各项工作启动早、准备充分,参与此次艺术节和秋季雅集宣传工作的媒体共计30余家,涵盖本地、外地媒体,新闻和专业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形式,到场记者达60多人,刊发消息、报道数十条(篇),形成了良好的宣传声势,为扩大本次艺术节社会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届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暨秋季雅集的成功举办,不仅较好地展示了西泠印社新百年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气象,而且反映出西泠印社组织策划大型活动水平、工作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显著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集聚了全委的力量,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积极性,各组片、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尽管秋季雅集活动规模大、规格高、会期集中、场地分散、人员组织相对困难,但由于事先策划精细、组织周密、协调配合有力,各项活动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体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较高的整体素质,也在海内外社员和特邀嘉宾面前展现了团结合作、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赢得了与会社员与嘉宾的一致肯定和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