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登录  |  注册  |   |  邮件系统  | 
当前位置:首页 >  废弃栏目 > 社员动态

朱炳仁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创作巨幅熔铜壁画

作者:西泠印社     来源:西泠印社     发布时间:2015-11-09     访问量: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会面,这一天上午,习近平主席还与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先生共同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在这个代表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大堂主壁上,展示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西泠印社社员朱炳仁创作的巨幅熔铜壁画——《春和清妍》。揭牌仪式现场,习近平主席见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西泠印社社员朱炳仁并亲切握手交谈。


习近平与朱炳仁握手交谈


朱炳仁创作的《春和清妍》壁画,宽8米,高4.5米,以中国传统水墨方式,在大理石底板上熔铸一片傲雪春梅,这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技法,在国内外艺术史上第一次出现。在去新加坡之前,朱炳仁在杭州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创作灵感时说,作品名取自中国古诗词中春和景明,清妍雅重之意。而在艺术手法上,采用熔铜艺术,既有中华文化的精髓,又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在作品中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也正如新加坡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并存的文化魅力,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这幅作品两易其稿,历时3个月而成。熔铜壁画《春和清妍》,寓意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美好世界。


《春和清妍》


朱炳仁跟台湾渊源颇深, 10吨铜铸就的“同源桥”是个有力证明。2006年,杭州灵隐寺为表达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血脉相连、寄托对兄弟寺庙——台湾中台禅寺的无尽思念,特地请朱炳仁打造了一座“同源桥”,专程送到台湾。此桥,长近10米,洞跨2米,桥上十个罗汉熠熠生辉,桥身一侧雕刻着杭州西湖和灵隐寺景观。为此,朱炳仁专门写了一首诗《云彩》,“西湖潭印月日月湖印潭,你我同是天上一抱雲彩”。从那以后,朱炳仁肩负起了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任,每年都要往台湾跑两三趟,还在台湾收了徒弟。


同源桥


出生在铜艺世家的朱炳仁,血液里流淌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年来,他创建了中国二十大铜建筑,如峨眉山金顶铜殿、桂林铜塔、雷峰塔、常州天宁宝塔等。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一直在创新,一直在探索。20年来,他创建了中国二十大铜建筑,如峨眉山金顶铜殿、桂林铜塔、雷峰塔、常州天宁宝塔等。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一直在创新,一直在探索。一手紧握传统,一手创新未来,朱炳仁不遗余力推介传统非遗文化。他的作品被泰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收藏,他还频频“对话”西方艺术大师。来自杭州的铜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化。


朱炳仁与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