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登录  |  注册  |   |  邮件系统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西泠资讯

遍游六艺——百年巨匠饶宗颐艺术经典特展

作者:西泠印社     来源:西泠印社     发布时间:2019-09-24     访问量:

2019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开局之年,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迈出实践探索,加强粤港澳文化艺术交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由中国文联、广东省文联、珠海市文联、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澳门饶宗颐学艺馆、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馆、西泠印社联合主办的“百年巨匠饶宗颐艺术经典特展” 于9月19日-10月7日在珠海市古元美术馆举办。


1.jpg



主办单位: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珠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

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馆

西泠印社 




前  言


文以载道,文之为德也大矣。所谓“六艺”乃指“六经”也,即“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见《庄子•天运》)司马迁亦赞誉孔子曰:“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见《史记•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六经之学,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人类文明的传承,不但靠血脉,而且靠文脉。百年巨匠饶宗颐教授遍游六艺,文脉传承,为二十世纪中华国学研究树立了丰碑。我们继承就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和发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文从艺,应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我们努力追随并传承饶宗颐学术与艺术精神。


预期中华文艺复兴,提出新经学 


饶宗颐教授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论坛上,做了题为“新经学的提出——预期的文艺复兴工作”发言:“现在已正式进入2001年,我充满信心地预期二十一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当前是科技带头的时代,人文科学更增加它的重任,到底操纵物质的还是人,‘人’的学问和‘物’的学问是同样重要的。我们应该好好去认识我们自己,自大与自贬都是不必要的,我的价值判断似乎应该建立于‘自觉’‘自尊’‘自信’三者结成的互联网之上,而以‘求是’‘求真’‘求正’三大广阔目标的追求,去完成我们的任务。”“‘求正’‘求真’‘求是’,特别是‘正’(正大光明)是非常重要的,做人绝不可夸夸其谈而不做正事。我自觉自己一生尚能够忍耐,不急于去求表现什么成绩。幸而老天爷给我很多缘分,能与这些缘分结合,也令我能慢慢地学习,慢慢地取得进步。另外,人要有虚心的精神。时至今日,我仍不敢说自己的一些学术见解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我想从自己经验过的,将‘六波罗蜜’中的‘精进’‘忍辱’与‘般若’这三点赠予年轻的艺术家与学者们。目下,有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学者们似乎有一种急于成名出成果的现象,这是缺乏忍耐力的一种浮躁的表现。我常想告诫他们,应当按部就班去做好基础扎实的学问。


” 植养“汉字树”,屹立世界大奇迹 


饶宗颐教授在《汉字树》引言中指出:“汉字已是中国文化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我人必需对汉文字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方可探骊得珠地掌握到对汉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汉字演进到甲骨文,走上一形一音的规范化道路,与文字的思想架构互相配合,很快发展成为一独特的书法艺术。让‘语、文分离’——即所谓‘书同文’,使文字不随语言而变化;字母完全记音,汉字只是部分记音,文字不作言语化,反而结合书画艺术与文学上的形文、声文的高度美化,造成汉字这一大树,枝叶葰茂,风华独绝,文字、文学、艺术(书法)三者的连锁关系,构成汉文化最大特色引人入胜的魅力。汉字不走言语化道路,所以至今屹立于世界,成为一大奇迹。”在《通会之际》自序,饶教授提出了“书法魅力论”,指出:“书艺乃个人精神之总表现,作书者之整个人格,投入其中。人天凑泊,足以润饰洪业,不当滞着于字形迹象之间。杜甫有句云‘文章有神交有道’。文与书,一也。文主净化,书主感化,书中有神,正如文之有神。神者,令人谓之魅力,字义由此滋生。书法之功能,正具有此种神力,龙跳虎卧,牢笼百态,感人至深,亦如相交之有道,因缘和合,大悲之愿,油然以生。试揭此义,庶几为书法学提升一新层次,开拓一新境界。”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之耳目 


饶宗颐教授认为以禅通艺,可开无数法门。在《文化艺术之旅》中指出:“中国画家更注重的是自我精神境界的一种修行。我个人就认为外界宇宙的客观形象,只是画材而已,如何支配画材去表现得活泼生动、出奇制胜,以至惊心动魄,全靠主观部分醖酿出来的不同手法。”“我认为要达至逸品最难。应当说,画家须具有至灵之笔,而且文心开阔,心哉美矣。”“大自然给予各自艺术家独特的感觉,同时也为大家安排了‘美’这份共通基准;由此而衍生出的达至‘天人合一’境界的艺术来。”“无论是诗或书,能具有感化、感染人力量的就是一流的作品。在人的心里点起勇气与希望的明灯,或者是引发出清澄心灵的,才可说是真正的艺术。” 


提升人文“软能”,学艺双携,天人互益 


饶宗颐教授指出:“我对未来并不悲观,不管人类会面临什么灾难,只要提升人文的‘软能’,我以为是可以消弭战争,争取到和平的。所以说,艺术、文学、文化之力就是这种‘软能’,是人类未来和平的天籁之音。”“人,首先一定要有广大的宇宙观,是心怀天地境界的人物,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其次对社会要富有关怀与关心。只有秉持这样的宇宙观和这一点,我以为宗教的角色亦是一样,这就是我以前说的天人互益。”“人类要学会自我反省,社会不要相互斗争,应谋求共同发展。‘天人合一’,从积极的观点来看,还不如‘互益、互惠’,所以我主张‘天人互益’,一切事业以益人而不损人为原则。” 以饶宗颐教授金玉之言为书画艺术展前言,正是秉承先生互益、互惠之旨,读书便佳,读者自得之,参观者亦自得之。



洪楚平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2.jpg

饶宗颐  


饶宗颐教授(1917—2018),字伯濂,又字选堂,号固庵,生于广东潮州,远祖广东梅县籍;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有着作八十余种,论文及其他文章逾千篇。他在历史、文学、语言文字、宗教、哲学、艺术、中外文化关系等领域中,皆有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为国际汉学界所公认,因此也有汉学大师之称。曾于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广西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香港新亚书院、香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台湾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国高等实用研究院、澳门东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曾获海内外数十项重要的学术奖项与殊荣,如法国汉学儒林特赏、法国远东学院院士、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中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文联名誉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西泠印社社长、香港大学桂冠学人等。又曾获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等十一所高等院校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先生又是当代最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学巨匠,古体、律、绝,无一不精,尤擅填词,又骚、赋、骈、散,各体俱能,于当代中国文坛,别树一帜。他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书法、山水、人物画的创作上,自成一家,晚年更开创“西北宗”山水一派。于音乐,特别是古琴,亦造诣甚深。先生可谓文、艺、学三者兼备,堪称“一身而兼三绝”,实是百年难遇的巨擘。


3.jpg

4.jpg

5.jpg

6.jpg


图片由饶宗颐基金提供